
智能微粒儀原理與檢定規程【優云譜】←點擊前方鏈接進行詳細了解
在制藥和生物制劑檢測中,微粒含量直接關系到注射液、無菌粉末及藥包材的安全性。智能微粒儀作為現代實驗室的重要檢測工具,以其高精度、自動化和數據可追溯性,已成為微粒檢測的核心設備。本文將從儀器原理及檢定規程兩個方面進行科普解析,幫助實驗人員全面了解智能微粒儀。

一、智能微粒儀的核心原理
智能微粒儀主要基于激光光阻法(Light Obscuration)進行微粒檢測。其工作原理如下:
激光照射樣品:流動樣品通過檢測通道時,高強度激光束照射樣品液體。
微粒阻光:樣品中的微粒會暫時阻擋部分光線,使光強度瞬時下降。
光電轉換與計算:光電傳感器將光強衰減信號轉換為電信號,通過儀器內部算法計算微粒的大小及數量。
該原理可對1~500μm范圍內微粒進行精確計數,適用于透明、深色及高粘度樣品,同時支持多通道粒徑統計,滿足《中國藥典》標準。智能微粒儀結合高壓進樣系統和螺旋槳式攪拌器,可保證樣品均勻分布,進一步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。
二、智能微粒儀的檢定規程
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追溯性,智能微粒儀的檢定需遵循以下規程:
儀器預檢:開機后檢查激光光源、電源及觸控顯示屏狀態,確認軟件及硬件正常運行。
校準:使用標準粒子溶液進行通道校準,確保各通道靈敏度和計數準確度符合規定。
進樣系統檢查:確認高壓注射泵、管路及攪拌器工作正常,進樣體積可調且精度在±0.5%以內。
標準樣品測試:運行藥典或企業標準樣品,驗證儀器在各通道的計數重復性和粒徑識別準確度。
數據記錄與分析:儀器完成測試后,自動生成微粒數量、粒徑分布報告,數據可存儲、導出或傳輸至實驗室管理平臺進行統計分析。
通過上述檢定規程,可確保智能微粒儀在實際檢測中保持高精度、高重復性和數據可追溯性。
總結
智能微粒儀通過激光光阻法實現對微粒的精準計數,并結合高壓進樣與攪拌系統保證樣品均勻性。嚴格的檢定規程確保儀器性能穩定可靠,為制藥實驗室的注射液、小針劑及藥包材微粒檢測提供科學保障。在提高檢測效率的同時,也提升了藥品質量控制的規范性和安全性。